「新年愿望 」你说新年快乐,我说:有你才快乐

2022年01月26日

这个世间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美好,

午夜街头的昏黄灯光,

三九天里的冽冽暖阳,

高原上飞扬的五星红旗,

皑皑白雪下孩子红扑扑的笑脸,

都向我们诉说着人世间温暖的美好。


从云端的着晓到彩云之南,

藏区的义西江才说“扎西德勒”,

彝族的远佳和小童写下“兹莫格尼(吉祥如意)”

远洋之帆的志愿者笑道“新年快乐”。


在每年新桃换旧符的时候,

远洋之帆都要为天南海北的

小伙伴们送上一份新年礼物,

听听过去一年里他们的故事

以及对未来的期许。


藏在口袋里的红苹果

微信图片_20220214102454.jpg


青海省囊谦县着晓乡寄宿学校现有220名学生,因学校地处牧区,受环境等原因,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基本无任何稳定的经济来源。和传统的农民、牧民不同,着晓乡孩子们的家庭一年的生活仅仅靠每年六月挖虫草来维持,家庭人口又普遍较多,大多数学生的家庭较为困难。

微信图片_20220214102502.jpg

学校条件虽然无法和城里相比,但学校还是每天按营养餐的要求为孩子提供基础食宿保障。一次午饭后,学校例行发放苹果,值周老师注意到,一个小女孩一直不吃拿在手里的苹果,最后小心翼翼的把苹果藏到了口袋里。老师问她为何不吃苹果,女孩害羞并小声地说:“我想回家带给妈妈尝尝。”


据老师了解,女孩的母亲精神稍微有些问题,但对于她来说妈妈是个坚强、慈爱、伟大的母亲。寄宿学校每逢周五放学,这位母亲便独自一人背起四岁的小女儿,徒步40多公里到学校接上她,三个人再手牵着手一起徒步回家。


可能这就是妈妈吧,先你一步长大,替你扛下风雨。高原的朔风听过母亲的吟唱,路边的野花拂过女儿们的衣角,这40多公里的山路既是回家的路,也是女儿们走向知识的路,更是一个普通牧区孩子的成长之路。


远洋之帆有幸参与了很多孩子的成长,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扶一把,需要关爱的时候点一盏明灯。学校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孩子,当我们问到他们想要什么新年礼物,孩子们都十分腼腆。远小帆把他们的小小愿望列成了清单,希望我们一起去实现它:


一个机器人

一个布娃娃

一件足球衣

一套乒乓球

一些画图本

一把小吉他



云南少女的“汉服梦”

微信图片_20220214102511.jpg

在四季如春的彩云之南,也有着我们牵挂的两个可爱又懂事的女孩子,他们是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平坝镇中学的远佳和小童。平坝镇中学也是一所民族寄宿学校,目前共950名学生在籍,其中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。

很多留守儿童面临与父母长期分离,缺少父母陪伴,加上隔代教育无法取代父母职责,使得留守儿童极度渴望“亲情”。15岁的远佳便属于双亲留守儿童,她的父母迫于生计常年在外打工,并且从事的行业属于高危行业。家里常年只有她和弟弟、奶奶一起生活。初三的学业很紧张,远佳周内在学校刻苦学习,周末便赶回家照顾奶奶和年幼的弟弟。“懂事又刻苦且成绩优异,非常体贴父母”是班主任老师对她的中肯评价。远佳的好姐妹童童是单亲家庭,从小童童的父母便离异,由于父亲精神状况不稳定,她的妈妈在她很小时就离开了这个家。“妈妈”这个角色的缺失,让这个小姑娘早早成长,独立自主是她最先学会的品质。洗衣做饭收拾家务,这些是农村孩子基本的生存技能。清贫的生活让童童从来不敢奢望更多的东西,“懂事”这个词放到小孩子身上从来就不是一句褒奖,而是让人心疼的字眼。


童童家里仅仅靠种植少量经济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,属于当地的建档立卡户。远洋之帆从她初一便开始对她进行帮扶,为了减轻家庭负担,学校也为她提供了免费的伙食及住宿,让她能够安心的读书学习。谈起新年的礼物,佳佳和童童都腼腆的笑着谢绝,因为很少有人送过他们礼物,他们更不好意思开口要点什么。当我们问起孩子们最想要什么礼物的时候,他们怯怯的问:真的什么都可以吗?得到肯定的答复后,她们很认真的说“想要一套汉服!”。


这对要好的彝族小姐妹,对传统古风文化非常感兴趣,穿一套真正的“汉服”成为她们2022年的小小愿望,我们从两个孩子身上看到了祖国崛起的民族自信与自豪。他们脚下踩得扎实,又再蓬勃地往上生长。


不求所有的日子都泛着光,只愿每天都承载着健康,浸润着温暖。